在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中有這樣一種考題設置,就是在文段里挖一句話,讓我們在選項中選擇一個合適的句子,但是這里的合適真的是我們以為的合適嗎?其實并不是如此。那么究竟該怎么樣讀懂這種題目,又該如何填出適合的句子呢,今天中公教育來給小伙伴們講一講。
句子填空的本質并不是真的讓我們選一個自以為合適的句子,而是選一個選項讓文段變回它原本的樣子,也就是原文合適的句子,所以在分析題干時就需要從原文出發來分析,主要包括兩個要點。
分析要點一:話題一致,也就是設空處填入的句子與全文核心話題保持一致,所以分析時提煉出最核心的話題很關鍵。
分析要點二:思路一致,保證設空處的句子符合文段的行文邏輯。具體的行文邏輯包括三個:設空處在段首——句子應總起全文或者首尾呼應;設空處在段中——句子應承上啟下;設空處在段尾——句子應總結前文或者承接傾向。
我們以題目來具體看一看:
鄭振鐸的《宴之趣》指向一個日常生活化的主題:________________。飯桌不是兩國外交之處,不是商場談判之所,而是超越利益的、親友間的和諧相處。對于城市這種商業化的物欲膨脹之地,人們把許多的金錢和時間都耗在吃上,吃不再是享受,而更多的是為了利益。如他文中提到的“趕場”,一晚上跑幾個酒席,稱之為“應酬”,連吃都成了負擔,甚至成了工作的一部分。
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:
A.飯桌上的和諧相處
B.吃飯的意義
C.“吃”已成為一種工作
D.飯桌究竟是什么
【中公解析】答案:D。分析行文思路——設空處在段首,應總起后文。分析后文話題——橫線后的內容“飯桌不是……不是……而是……”主要說明的是“飯桌是什么”的問題,為保持語意連貫,橫線處填入D項最合適。且從整個文段的內容來看,D項也最恰當。A兩項文段未提及,B項討論吃飯的意義,即吃飯帶來的好處和作用,后文未提及,C項是最后一句“吃飯是什么的具體表現”并非話題全面的概括。
在這道題中,我們應當從題干先分析行文思路,再抓準重點話題,便能得出對空缺處合適的概括,對應到選項也就能選出那個更符合的選項了。
聲明: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“中公教育”的文章,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歡迎關注(中公教育行測科目頻道,了解行測知識)
掃碼系統刷題,參加每周??即筚?/p>
下載安裝后,點擊“刷題”按鈕即可暢享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05-18
05-17
05-16
05-13
05-10
05-09
05-18
05-18
05-18
05-18
05-18
05-18
05-18
05-18
05-18
05-18
05-17
05-17
05-17
05-17
05-17
05-17
05-17
05-17